林順潮眼科中心

警惕悄無聲息的視力殺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2016072010:32
  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了,在香港,十個正常人其中就有一個是糖尿病的患者,而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人在初期的時候,通常都是無聲無息沒有明顯徵兆的,多數病人沒有明顯症狀,視力不受影響。









  但若血糖控制不穩定,血管內皮細胞就會受到永久破壞,引起一連串的眼底病變,例如微血管瘤、糖尿黃斑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甚至視網膜脫落或青光眼,嚴重者會有失明的危險。如果能及早發現及進行針對性治療,病人的視力大多數可以保留。
  糖尿病的類型
  糖尿病可區分為二型:一型糖尿病是由於胰臟缺乏胰島素分泌而產生的;二型糖尿病則是由於身體出現抵抗胰島素功能的因子而產生的。不論是一型或二型的患者,長期血糖偏高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起眼睛視網膜微絲血管病變,稱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DR)。
  根據研究所指,幾乎所有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後15至20年後都會受到視網膜病變影響,其中兩至三成的患者更有失明之虞,而超過六成的二型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如患者血糖控制不善,則病變有機會提早出現,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查眼底。除了高血糖外、基因遺傳、高血壓、高血脂及腎功能不健全等,皆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已知危險因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有三種形式可以嚴重影響視力:
  1)黃斑水腫: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心,是視力最敏銳之處,黃斑部容易水腫,感光機能也相對變弱。
  2)眼內出血:新生血管破裂造成眼內出血又稱為玻璃體出血,光線通過瞳孔後被混濁的玻璃體阻攔,視力會急劇下降。
  3)視網膜剝離:眼球內反覆出血會導致疤痕化,使視網膜變形,甚至造成網膜剝離症。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針對性治療
  糖尿病患者必須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肪。但即使在嚴格控制的情況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是有出現或持續惡化而影響視力的可能性。因此,病人應定期作全面眼底檢查,一旦發現有視網膜病變的徵狀,就要及早治療。最近有研究發現,一些抗高血壓藥物和抗血脂藥物對減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惡化有某程度的幫助。

  「激光局部光凝術」可以用於治療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黃斑部水腫。原理是用激光直接打在有滲漏及微絲血管瘤處。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利用藥物例如類固醇或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注射入眼內玻璃體以治療黃斑部水腫或異常新增血管,成效不錯。但有此病人會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需要重覆進行注射治療。
  「激光光凝治療」可幫助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患者避免進一步的血管增生,降低玻璃體出血和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性。這種方法是在黃斑部位以外的視網膜進行全面的視網膜激光治療。此外,如患有玻璃體出血無法通過自身吸收,又或者同時出現牽引性視網膜脫離的病人,可考慮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這是一項微創手術,目的時是將充滿血液或血塊的玻璃體切除(見圖),這樣便可清洗玻璃體並解除視網膜受牽引的風險。通過這項治療,玻璃體出血或混濁的病人約有七至八成機會可改善視力;而對於視網膜剝離的病人,則約有六成機會視力可得到改善。
  結語
  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較非糖尿病患者高,要有效預防和治療視網膜病變,定期作全面的眼底檢查是關鍵。局部激光治療、玻璃體內注射類固醇或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或複合治療,都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要治療方式。如能早期發現及接受治療的話,大部份的患者的視力都可以得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