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眼科中心

後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可致盲的“紅眼病”

2016072609:59
  眼球有三層不同的組織包覆,最外層是鞏膜(眼白),最內層是視網膜,介於視網膜與眼白中間的就是葡萄膜。而葡萄膜分三类:前葡萄膜炎(Anterior Uveitis),後葡萄膜炎(Posterior Uveitis)和全葡萄膜炎(Pan Uveitis)。後葡萄膜炎的炎症涉及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及視神經組織,而全葡萄膜炎則指累及全部葡萄膜組織(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以及玻璃體、視網膜和視神經的炎症。





  後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的主要病徵包括視力下降,視功能紊亂,眼前閃光或漂浮物(飛蚊),視野缺損等。而視力被影響程度取決於病變的部位和玻璃體混濁的輕重。一般而言,炎症影響周邊玻璃體和視網膜時,病人主要病徵是眼前閃光或漂浮物,視力影響多不嚴重。而炎症若影響黃斑區域或視神經,將造成視野中央出現暗點,或者視野缺損。
  病因複雜種類繁多
  後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的病因複雜,種類繁多,臨床上報導的種類超過十種,而且很多與免疫及風濕疾病有關聯,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需要十分的細心和謹慎,以及結合全面的身體檢查。另外,由於這兩種疾病影響視網膜及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比較高,因此,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方法不當,很容易導致視網膜細胞的損傷而產生永久的視力破壞,因此一旦診斷,應該儘早選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治療。
  併發症對視力影響嚴重
  (1)黃斑前膜(Epiretinal Membrane,ERM):又稱視網膜前纖維增生,黃斑表面出現如同玻璃紙樣的纖維膜。這是炎症影響視網膜表面的結果,形成原因可能是:炎症致玻璃體濃縮,同時膠質細胞遷移到視網膜表面,在視網膜表面產生牽引力量,另外玻璃體細胞增殖,變成纖維膜狀,也會對視網膜產生牽引。臨床上,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圖1)目前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黃斑前膜的診斷。





  (2)黃斑及視神經水腫:是後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的常見併發症。發生的機制可能是在視神經(OpticDisc)處無內界膜作為屏障,使得這個部位易受炎症影響;視神經充血、水腫和黃斑部水腫都可以嚴重影響視力,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可以幫助檢查及診斷。
  (3)視神經炎:葡萄膜炎可使視神經有反應性的充血水腫,當急性炎症波及視盤,充血水腫更明顯(圖2),而缺血將有機會引致視神經萎縮,造成永久的視力損失。





  (4)視網膜下新生血管:這是由於炎症破壞了視網膜自身的屏障,使來自脈絡膜的新生血管進入視網膜下。一般而言,如果新生血管並不是處於活躍期,病人多不會有自覺症狀,但一旦發生新生血管的滲出和出血導致視網膜的脫離,病人會突然發現視力減退明顯,視物變形或出現中心暗點,而反復發作後,視力受損程度可能更為嚴重。而診斷和定位視網膜下新生血管可以通過進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來確定。
  另外,後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還可能引致視網膜或脈絡膜的脫離、視網膜血管炎、視網膜劈裂和玻璃體萎縮等,而最嚴重的後果會是眼球萎縮,而導致視力完全喪失。
  治療
  通常來說,後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治療的過程會比較長,由於病因複雜,而且很多與身體免疫疾病有關聯,治療方案根據不同的病情而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之。主要包括以下的主要原則:
  1、對可治療性葡萄膜炎對症下藥:例如感染性、外傷性、腫瘤性葡萄膜炎等,應針對引起葡萄膜炎的原本疾病進行治療。
  2、對可控制性葡萄膜炎控制其發炎情況: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關節炎等,可以使用類固醇等藥物來進行控制。
  3、控制不明原因性葡萄膜炎:主要目標是預防可能損傷視力的併發症,儘量減少病人的不適症狀。目前用的三類藥物是:眼睛使用散瞳劑(主要用於活動瞳孔,防止粘連產生及打開新鮮的粘連),類固醇藥物(消炎作用)滴眼,或在嚴重的病例中,可以眼內注射類固醇藥物以有效控制病情,以及必要時甚至可以考慮使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劑(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結語
  後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的病因複雜,類型繁多,診斷及治療需要格外小心謹慎同時結合全面的身體檢查,但由於疾病本身及其引起的併發症損傷視力的風險比較高,因此為減少視力損傷,如有可疑病徵,應儘快諮詢眼科醫生以儘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