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眼科中心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眼中風”的新進展

2016081015:43
  "眼中風",即視網膜血管阻塞,是眼底視網膜血管栓塞或出血造成的。視網膜血管阻塞分為視網膜動脈阻塞和視網膜靜脈阻塞兩種,又分為視網膜中央或分支動脈阻塞和視網膜中央或分支靜脈阻塞。由於視網膜中央動、靜脈屬末梢血管,無側枝聯系,一旦發生阻塞,必將使供血區的視網膜缺血缺氧、水腫、變性、壞死甚至萎縮,從而使視力遭到嚴重破壞。相較於視網膜動脈阻塞,視網膜靜脈阻塞更為多見。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臨床表現
  視網膜靜脈阻塞大多數發生於50-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為單眼發病。輕度視網膜靜脈阻塞病人可表現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大多數病人有視物模糊、視力明顯減退,嚴重者可至失明。典型眼底表現為彌漫性視網膜出血,血管擴張,扭曲和視盤水腫(圖一)。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的阻塞部位通常發生在動靜脈交叉處。在疾病急性期,可見彌漫性視網膜出血位元於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區(圖二)。

  視網膜靜脈阻塞併發症
  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和後遺症,可概括為兩大類:第一類為黃斑部的併發症和後遺症,包括黃斑囊樣水腫、黃斑前膜和黃斑瘢痕等。第二類為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導致併發症,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前膜增生,牽拉視網膜形成破孔和視網膜脫離。
  黃斑囊樣水腫:是視網膜靜脈阻塞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是視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黃斑囊樣水腫發生的時間根據病情輕重而有不同,病情嚴重者發生較早,可在靜脈阻塞後1個月發生,有的在發病後數月始出現。光學相幹斷層掃描儀能很好的評估視網膜靜脈阻塞所致的黃斑囊樣水腫引起的黃斑增厚程度。
  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是視網膜靜脈阻塞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常導致玻璃體反復出血而視力嚴重受損。阻塞後數周或數月可發生視網膜或虹膜新生血管形成,進而產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發生的時間大多數在靜脈阻塞發病後3~4個月,故有"百日青光眼"之稱。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能幫助評估視網膜缺血的嚴重程度(圖三)。缺血的面積越大,產生新生血管的可能性愈大。

  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治療
  對視網膜靜脈阻塞,過去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輕度阻塞無視力損害,可針對病因治療,如降低血壓和眼壓,降低血糖濃度及血液黏度等。對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的患者,可採用廣泛視網膜激光光凝術,主要預防異常新生血管、續發性青光眼、玻璃體出血等併發症,對視力改善的效果不大。對於視網膜分支靜脈阻塞伴有新生血管的患者可給予扇形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如靜脈阻塞導致黃斑水腫,可考慮格柵樣激光光凝治療。眼內註射類固醇也可有效幫助減少黃斑水腫,進一步提升視力。
  視網膜靜脈阻塞最新的治療方向,是採用眼內註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anti-VEGF)(包括樂明睛Lucentis,癌思停Avastin及最新藥物Eylea)(圖四)。直接註射到眼球玻璃體,可有效抑制視網膜新生血管及視網膜血管滲漏,聯合類固醇註射能有效減少黃斑部水腫,極有助於提升並維持視力。根據疾病的情況,也可考慮聯合激光光凝治療,增加治療效果。
  視網膜靜脈阻塞病變可以經由血壓,血糖及血脂的控制而獲得一定程度的預防,即避免"三高"。若單眼突然視力模糊或局部視野變暗,有可能是"眼中風"徵兆,應立刻就醫。特別是患有"三高"的高危險群患者,更應提高警覺預防"眼中風"失明的悲劇。
歡迎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dennislameyecenter/  林順潮眼科中心 
 


  •   asd9595 於 2016-08-11 23:13 1F
  • 感恩您的分享,謝謝您,平安吉祥,南無阿彌陀佛..